规范研讨
  • 【《城市规划》杂志】养老社区研究

    2017-01-10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规划师们也不能等闲视之。本刊第8期刊登了一组养老社区研究方面的论文,展示了城市规划师们为此正在做出的努力。

     

    第一篇:《社区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作者贾巍杨

    【摘要】在我国严重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 “社区养老以其相较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优势正成为多数人的选择,然而国内仍然缺少对养老社区规划建设起指导作用的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课题通过文献研究、专家研讨确立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并基于对国内老龄化程度较高的12座城市100个社区的养老生活实态大量调研,统计了老年人对社区配套设施、环境设计、住宅设计和养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具体需求数据,结合相关性统计、层次分析法等手段得出了各层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初步构建出一套相对理性、科研数据支撑充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社区适老性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社区;适老性;评价指标;相关性系数统计

    【专家点评】文章实用性强,评价体系也是解决老年问题的重要规划技术手段,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第二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社区老人设施指标研究》

    作者许婷、宋昆

    【摘要】从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的类型划分出发,一方面总结出社区居家养老社会机构养老两种养老模式;另一方面,针对养老设施归纳出一套相对清晰的提法,与两类养老模式相对应。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提出应该大力发展一种新型的养老设施——“社区老人设施,并指出应将其作为社区配套设施纳入规划,来解决绝大多数普通中国老人的养老问题。在此观念基础上,本文针对社区老人设施 测算了其配建标准,提出了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社区老人设施;日间照料设施;入住养护设施;千人指标

    【专家点评】文章重点是千人指标,但考虑到老年人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特别是大量存在的旧住宅区中比例较高,如能适当论述建成区中老年人设施的空间和布局问题,将更具现实意义。













    第三篇:《基于需求偏好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空间配置研究》

    【作者】宋姗、王德、朱玮、王灿

    为了扩大影响,此文我们将在《城市规划》杂志官方微博推介。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那边围观。欢迎关注我们在新浪微博的家:@城市规划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城市规划》杂志第8期。

     


  • 【《城市规划》杂志】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技术的思考

    2017-01-10

    西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嬗变的根本原因,是对城市文化遗产本体认识的分歧。而中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则不然,发生博弈的两种理念的建构体系,均具有成熟、完备的合理性基础,彼此不构成递进的关系结构。两者按不同尺度、共生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之下,并相应造成整体空间的碎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重构。

    如果说,价值分歧推动了西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那么,价值离散则导致了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困境。相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背景下,博弈结果的差异性表明:博弈产生,是与价值碎片在特定环境中的重构、而不是认识程度的必然关系。因而,只要价值环境的差异性存在,保护的合理性基础、价值的具体尺度,就无法获得统一,形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可调和的“百家争鸣”。

    故而,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体系是建立于“两极权宜”之上,以解决“两极权宜” 为准的保护方法体系。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聚焦在双轨制度下的空间分割。这一“底线式”的空间分割方法导致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诸多问题。今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应当在立足空间的基础上,突破空间管理划分的局限,建构整体和统一的保护模式。

     

    《城市规划》2016年第11期杂志刊登了汤晔峥的论文《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技术形态解析与思考》,以“后发外生”背景下的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体系为研究对象,从价值取向、保护尺度和技术方法等3个方面,基于实践案例,分析并提出了本土技术发展中的特征与问题。认为保护应突破聚焦空间划分的手法,统一评估的标准、原则,避免既有管理等级干预保护价值评估。强调空间单元的整体式保护,关心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和现代环境的整体性。强调遗存整体延续过程中的保护与发展界限,而非单纯划定空间界限。

     





  • 【建筑通】技术贴,如何延长建筑物外保温使用寿命

    2017-01-10
      建筑工程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是人民群众生活居住的基础,对于建筑的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我国要求建筑寿命多为70年然而作为进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墙保温的寿命仅为25年,那么今后的45年时间内在保温超出使用年限的状态下建筑寿命也会受到大幅影响。如何提升外墙保温寿命已成为业内所关注的问题,今天在此就为您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要想提升外墙保温寿命就要从事工种的细节入手,保证施工质量,从而达到提升外墙保温寿命的效果,对此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

      1、外墙保温板在设置时要注意其尺寸,宽度不大于1200mm,高度不大于600mm。
      2、外墙保温铺设要严格按照要求则勒脚开始铺设,铺设顺序文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竖向接缝的搭接长度为1/2板长,墙角部位要相互交错并保证墙角垂直,在粘贴保温层时要注意避免松动及空鼓等现象。
      3、外墙保温层起始端及终端部位要进行耐碱玻纤网包裹处理。
      4、在铺设外墙保温遇到洞口时,保温层需加强,在洞口处加贴45°的斜向网格布以防保温层开裂。                

      5、抹灰层厚度厚度采取5~7mm加强型以提升整体质量。在保温层是施工过程中除以上细节外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质量,从提升保温层质量的基础上使得保温层寿命有所增加。面层涂料施工在面层土桥进行施工前,要检查工作面上是否存在抹子刻痕、网格布是否完全埋入。随后修补抹面缺陷凹凸处,用细砂纸打磨。并且在施工时要注意不得干滚或用力过度。罩面涂膜施工要从顶端开始,且还须避免在装饰件或其他特殊形状板上产生的流淌现象。面层涂膜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能搅拌过度或者使用要求外的搅拌器进行搅拌;
      (2)涂抹要连续停顿需在拐角、变形缝或装饰缝处;涂抹过程中要注意新旧涂抹须进行搭接,且一个独立的墙体应当一次施工完毕。破损处的修理“  在发现破损时要使用刀具切割损坏处叠合层,露出尺寸规整一致、洁净的基层屋面。用砂轮打磨沿着磨损位置周边75mm宽度都应磨去面层涂料。而后剔除聚苯板,并将基层墙面上粘结胶清除。对比去除部分预切聚苯板,并将边缘打磨如切除部位形状后将其嵌入磨损部位。然后将其塞入破损处粘在基层墙面上。再用胶带盖住未损坏的涂层,以防施工磨损。在此基础上还需使用网布覆盖整个补丁区域,并与原有网格重叠至少65mm。最后用粘胶约带将原有无损面涂料盖住,在修补处涂上新的面层涂料,其纹路应与周围的保持一致。”墙面的清洗和保养 普通清洗步骤:用清水预湿原有墙面→配制清洗剂→清洗剂涂在面层涂料上,用软毛帽轻刷轻刷→也可采用专用动力设备清洗→用清水彻底冲洗。

      成品保护

       (1)防晒、防风雨、防冻;防止施工污染;吊运物品或拆脚手架时防止撞击墙面。
      (2)防止踩踏窗口;对碰撞坏的墙面及时修补。 


  • 【建筑通】用综合单价法搞定工程计价

    2017-01-10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的计价方法一般可分为综合单价法和工料单价法。实际施工中,常采用综合单价法。下面为您解析综合单价法的确定方法,以供借鉴。

    01.jpg


      综合单价法也称为全费用综合单价法,即指在工程量计价中综合计算该单位(每一)工程量所需全部或大部分费用,其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管理费、规费、财务费)、利润及税金等,同时还要考虑风险费用。

      综合单价的项目是工程量清单项目,而不是预算定额中按施工工序划分的定额项目,其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多项定额项目。综合单价的分析与计算是进行投标报价的基础与关键,也是计算脚手架、模板等施工技术措施费的重要资料。通常情况下,各分项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的合价汇总后即可生成工程发承包价。


    02.jpg

    综合单价的确定


      1、根据消耗量的指标和生产要素的单价确定计算基础。
      2、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和拟定的施工方案确定完成各清单项目实际应发生的工程内容,并根据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描述分析每一清单项目的工程内容。
      3、根据所选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内容的工程数量与清单单位的含量,其中清单单位含量等于每一计量单位的清单项目所分摊的工程内容的工程数量。
      4、计算每一计量单位的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
      (1)人工费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5部分,一般可按综合工种和细分工种两类进行计算。
      人工费=∑(工日消耗量×日工资单价)
      日工资单价=[生产工人平均月工资(计时、计件)+平均月(奖金+津贴补贴+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日
      (2)材料费一般包括材料原价(或供应价格)、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以及采购保管费等。
      材料费=∑(完成单位清单项目所需各种材料、半成品的数量×各种材料、半成品单价)
      材料单价=[(材料原价+运杂费)×〔1+运输损耗率(%)〕]×[1+采购保管费率(%)]
      (3)机械使用费一般包括机械作业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以及机械安拆费和场外运费等。
      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台班单价)
      机械台班单价=台班折旧费+台班大修费+台班经常修理费+台班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台班人工费+台班燃料动力费+台班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
      5、计算管理费以及利润。
      (1)管理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费率(%);
      (2)利润=(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率(%)。
      6、最后整合计算综合单价。

      综合单价=人工费 + 材料费 + 机械费 + 管理费 + 利润。


    03.jpg

     综合单价的调整


      在工程施工中常出现某子目的工程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对综合单价产生一定影响。根据规范规定,任一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可进行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增加部分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实际施工时,应通过投标的综合单价与发包人招标控制价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对比,以及两价格的差别幅度大小决定。通常用以下3种公式进行调节。
      (1)投标价>标底价×(1+15%)时,若工程量增加按{标底价×(1+15%)}调低单价;若工程量减少不调整单价。
      (2)投标价<{标底价×(l-报价下浮率)×(1-15%)}时,若工程量增加按{标底价×(1-报价下浮率)×(1-15%)}适当调高单价;若工程量减少不调整单价。
      (3)标底价×(1+15%)>投标价>{标底价×(1-报价下浮率)×(1-15%)}时,无论工程量增减多少均不调整综合单价。


共1 页 页次:1/1 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